倒桃壶

元代
创作年代:元代

规格尺寸:直径11厘米 高16厘米

作品简介:『千叶桃花胜百花,孤荣春软驻年华。』

倒桃壶的特点在于“倒流”,因壶上无口,使用时需先将壶倒置,由壶底的圆口注入酒液,再翻转过来往杯中注酒,因而得名“倒桃壶”。桃在中国典籍中,有一个华丽闪亮的出场,那就是在《诗经·周南》篇中,有一篇与桃有关的诗歌。歌词是: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桃之夭夭,有蕡其实。之子于归,宜其家室。桃之夭夭,其叶蓁蓁。之子于归,宜其家人。这是一首贺婚诗,诗词大意是:桃树茂盛,花红似火,果实累累,绿叶成荫。预示着出嫁的姑娘,也会像桃树那样,给家庭带来好运和幸福。这是桃在中华文化中的第一个重要意象,它代表美丽贤淑的新娘,代表兴旺和谐的家庭,很美好,很吉祥。东晋末年,陶渊明创作的不朽作品《桃花源记》,更让桃在中国文化中,成为了世外乐土的标志。桃的另一个美好意义,在中国人祝寿常用的“寿桃”里,这时候,桃是长寿的符号。
谈青窑艺